“我们也希望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积极优化联赛体系,为球迷们奉献更多精彩赛事。”原本名不见经传的2023年全国U17青少年篮球联赛,意外因为一场比赛而“破圈”,引发社会广泛讨论,以至于即便比赛结束半个月后,热度依然不减。
“为什么决赛我们赢了33分,却依然获得第二名?”针对外界的质疑,中国篮协主席姚明也发声,“我们内部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修改意见,这些修改意见将在现行比赛周期结束后执行。”
冠军由公式决定
近日,2023年全国U17青年篮球联赛女子16强赛总决赛落下帷幕。山东U17女篮与浙江U17女篮在决赛中相遇,山东队最终以96比63的比分战胜对手。综合考核比赛成绩、质量技术标准得分、技术考核得分等,浙江队夺得冠军,山东队获得亚军。
比赛成绩和排名的悬殊引发了众多球迷的不满和误解。但令人吃惊的是,这是该项赛事沿用了11年的评分机制。
据了解,大赛总排名由大赛成绩、质量技术标准成绩、技术考核成绩总分综合评定确定。
计算方法为:总成绩=竞赛成绩+质量技术标准成绩+技术考核成绩。竞赛成绩=(参赛队数-排名)×75%;质量技术标准成绩=(参赛队数-排名)×15%;技术考核成绩=(参赛队数-排名)×10%。
经过以此计算公式综合衡量,浙江U17女篮最终夺得冠军。
这个机制实行了这么久,为何今年却受到质疑?
根据官方解释,山东U17女篮核心球员张子瑜的“特殊情况”或许是关键因素——她身高2米26,这个超高身材不仅帮助球队在总决赛中占据绝对优势,另一方面却起到了反效果,影响了她在素质技术水准测试中的发挥。
“制定这个规则的出发点是希望各队重视体能训练,促进各队基本功和基本训练的提高。自实施以来,对各队在这方面的训练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至于为何采用这样的评分机制,负责赛事运营的深圳篮球运动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赛事总监江冠解释道,U系列赛的举办目的是给年轻运动员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挖掘他们的潜力,而不仅仅是比赛的结果。
合乎逻辑但不一定能理解
从逻辑上讲,这种评分机制是自洽的:它的目的之一就是鼓励球队和运动员不仅仅关注比赛结果,更要全面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可以帮助打造更加全面的运动员。
但逻辑一致,并不代表大众就能理解和接受。任何评价体系都需要公正、透明、通俗易懂。如果评价机制过于复杂或难以理解,其合理性和公正性就可能受到质疑。就像这个案例,当一支球队在总决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却因为其他评价指标而未能夺冠时,即便主办方提出了所谓公正的评价体系,大多数人还是无法理解。理解,却不领会。
所以对于一个赛事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评价体系可能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需求和环境青少年篮球联赛,因此定期对这些规则进行检讨和调整是十分重要的。
系统应该服务于目标
还有一种声音则更加尖锐,“国外竞技体育比赛以比赛结果作为唯一评价标准,不考虑其他与比赛无关的评价标准。”“我们又在搞小发明,违反体育规律。”……对此,笔者认为,应辩证看待。
对于本次青少年赛事与国外同类赛事的区别,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也与中外体育历史、背景不同有关。“比如,中国体育体制在历史上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这种模式强调全面发展和早期训练。而在西方,竞技体育通常强调个人表现和比赛结果。”“中外体育市场的威力也不同青少年篮球联赛,在很多西方国家,体育比赛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青少年比赛也是如此。因此,比赛的观赏性、悬念性和公平性对于吸引观众和广告商来说非常重要。复杂的评价体系可能会影响比赛的观赏性。但中国的青少年比赛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商业属性。”
笔者认为青少年篮球联赛,判断一项青少年赛事的评价体系是否符合竞技体育规律,是一个比较主观的问题。有人认为竞技体育的核心是比赛结果;也有人认为竞技体育还包括训练、技术、策略等很多方面。中国和国外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体系绝对正确,另一个体系是错误的。最重要的是这个体系能否有效。姚明表示,希望U系列赛事能够引起更多社会关注。所以如果这是目标之一,那么一个让大众信服的“冠军”就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