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中国式动画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创新案例——所谓东方元素、本土元素,并不只存在于宏大的历史叙事、尘封的历史符号之中,基于现代情感的经验反思与价值判断,往往是文艺作品挖掘民族精神的丰富矿藏。
近日,华人导演石志宇执导的动画短片《包子》荣获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包子”的英文原名是“Bao”,一语双关。石志宇导演表示,它既指中国美食“包子”,又指中国父母心中的“宝贝”——孩子。这也点出了《包子》惊艳国际的原因:传统的中国形象包裹着纯粹的中国情感结构。
“《包子头》用隐喻的方式刻画了典型的中国式亲子关系篮球明星海报,但用现代、国际化的视角去讲述故事,让中国文化内化为真挚的情感和当代的反思,这种当代的立场非常可贵。”曾担任上海国际电影节动画单元评委的动画师袁枚认为,“中国式动画并不局限于审美复古,这部动画短片对中国文化元素的现代性探索值得借鉴。”
一只可爱的小馒头里藏着多少中国父母舍不得放下的爱
去年,《包包》与《超人总动员2》同时上映,让不少前去看皮克斯动画大片的观众误以为走错了片场。然而,这部时长不到八分钟、没有一句台词的短片却迅速俘获了观众的心,网友纷纷评论:“看得我又饿又哭。”
在动画学者看来,风格略带“可爱”的《包子》却有着深刻的内涵。这部短片是对无数“中国式亲子关系”的真情写照:母亲悲愤吞下包子的场景是短片的高潮,震撼了不少观众。这种震撼来自于极致的剧情设定和对亲子关系的含蓄隐喻——最不希望孩子受到伤害的母亲,却因为极度想要保护孩子,给孩子造成了最大的伤害。
只有直面生活本身,往往才能产生最真挚的情感、最深刻的批判和最感人的和解。《宝宝宝宝》用各种细腻的情节来描述这份厚重的亲情:孤独的妈妈因为宝宝宝宝的到来,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给宝宝洗澡、穿衣、喂奶,对她来说,这个亲手做的小包子似乎是她最得意的“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宝宝长成了一个充满探索世界欲望的少年,他想结交更多的朋友,重视自己的私人空间。生怕孩子受到伤害的妈妈,总是插手,事事关心。这种全力以赴之后“不愿放手”的感情,感动了不少中国家长。而对于孩子来说,这也是剖析父母“奋斗轨迹”的一个鲜活例子。
除了地道的中国式亲子关系,《包子头》中中国元素的植入也十分到位。客厅里的福印与儿子房间的篮球明星海报形成鲜明对比等传统设置,展现了两代人的审美差距;母子闹别扭后,依然为孩子准备了一桌丰盛的中国美食,让观众觉得无论在什么时候,坚信“民以食为天”的父母篮球明星海报,总想用一桌美食来表达难以言表的爱。而这些传统元素并非空洞的装饰,而是直接参与到剧情中。
中国风,用现代视觉体现文化情感更能打动人心
在动画人眼中,《包子头》成功展现了中国式亲子关系的纠葛,为中国式动画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创新案例。所谓东方元素、本土元素,并不只存在于宏大的历史叙事、尘封的历史符号之中。基于现代情感的经验反思与价值判断,往往是文艺作品挖掘民族精神的一座富矿。
事实上篮球明星海报,一批国外的“中国故事”正是凭借“用当代视角挖掘文化”的开放态度征服了世界。动画电影《花木兰》导演班克罗夫特曾说,这位来自古代的“中国女将”之所以能感动世界,是因为她“关键不是我是谁,而是我想成为谁”的现代人格宣言。在女性能力受到压抑的古代,花木兰以“异乡人”的姿态为现代女性提供了精神上的鼓励。融合了功夫、美食、山水、熊猫等诸多中国经典元素的《功夫熊猫》,用幽默诙谐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男孩的成长故事,展现了“只要努力,人人都能成为英雄”的励志主题。
传统文化、民族元素是中国动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曾几何时,《大闹天宫》《三个和尚》《小蝌蚪找妈妈》《天书》等中国动画片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极致的中国风征服了世界,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然而,长期以来,国产动画创作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上却停滞不前。要么在造型、画风上一味追求“复古”,导致缺乏时代感和全球视野;要么完全向“西方”看齐,直奔“好莱坞”模式。“这导致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的脱节。”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陈少锋看来,如何让早已融入中国人血脉中的传统元素与时代精神和现代审美产生共鸣,是国产动画必须思考的问题。
(张振熙)